当前位置: > 中国电动工具网 > > 正文

宁海模具的发展和现状

发布时间:2010/3/5 10:24:16 来源:慧聪网 【打印】 【关闭】

宁海模具产业的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宁海籍上海回乡技师立了头功。他们带回了胶木模具生产业务和技术,徒弟们又勤劳能干,从而把模具生产技术代代相传下来。宁海模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支具有手工技艺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化设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目前,全县模具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其中机械工程技术人员320余人,模具工程技术人员150余人,制模技工8000多人,还有9000多人外出到了广东、北京、山东、香港、美国等地。从二十世纪50年代胶木模制造,60年代的冲压模,70年代的塑料橡胶模,80年代的压铸模,到90年代形成了大型、精密、多腔位为主的模具产品规模生产链。眼下,宁海模具已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正向高、精、尖、难模具产品进军。

 宁海现在共有模具制造专业企业500多家,街头巷尾的单机加工企业及有模具车间、班组的相关企业2000多家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添置数控机床约2500台,数控铣床700余台。2006年,宁海县模具销售额达47亿元,已成为县域工业的特色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模具之乡。宁海模具企业已普遍应用CAD/CAM技术,年产大型精密模具制造能力达4.5万余套,模具主要产品综合水平已达国内前列,骨干企业的部分产品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7月,中国模协王都秘书长来宁海考察了模具产业后,挥毫题词:“宁海模具、神州驰名、走向世界。”这是对宁海模具界最大的鞭策和鼓励。宁海模具企业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模具的层次和档次,并运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模具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宁海模具的知名度。目前我县已能够开发生产十大类模具的能力,其中大型塑料模、精密模、冲压模、橡胶模、压铸模等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2003年3月正式被授予“中国模具生产基地”称号。

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模具产业

为配合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美化居住环境,有利于发挥模具企业的群体优势,有利于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促进效益最大化,宁海模具城于2000年底奠基开始建设,2002年8月模具加工企业进城试营业。宁海模具城总体规划1500亩,已开发700余亩,建成厂房30余万平方米,入城企业330余家,销售近10亿元。入驻模具城的模具企业经过五年多的运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二是基础差,在加工投入中促变化、求发展的;三是在城内制造模具感到方便、省时、省力、省费用的。自进入模具城以来企业达到了整合资源、互相配套的目的。从整体看模具城有限公司是一家大企业,单独看则是各自独立经营的企业。这既有利于宁海模具的统一宣传,也便于各家企业灵活经营。宁海模具行业协会在继续发展模具城的基础上,重视“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品牌效应,并充分利用这块品牌,使她真正成为宁海的骄傲,更是宁海模具行业的骄傲。

模具出口美国、德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业务量还在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宁海先后涌现出“一注”、“双林”、“跃飞”、“大鹏”、“华东”、“南杰”、“申江”、“星火”、“上达”、“广达”、“震裕”、“日兴”、“金辉”、“春雷”、“宏伟模架”等一批拥有相当规模的模具制造企业,为创名牌、闯市场、跨出国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五以来,宁海模具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几年来,地方政府和国家把模具行业列为支柱产业,多家模具企业被列为增值税先征后返、实力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积累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大展宏图创造了条件。

自2002年始宁海企业享受国家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起,至2006年底止,共计返税5600余万元人民币。为了提升宁海的制模技术、质量和模具标准化实施,努力与国际接轨,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加大了投资力度,其中11家享受返税政策企业,四年内共计投资3.4亿人民币,添置设备投入约1.9亿,软件投资6000万元,投入技术改造约9000万元。在投资新技术型设备,高科技软件上,返税款得到了有效利用,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宁海企业对模具生产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引进和购置日本牧野立式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台湾高峰立式加工中心,CNC,德马吉(德国),北京阿奇米,日本沙迪克,精密数控慢走丝切割机床等高档模具加工设备,普遍应用CAD/CAM/CAE,Por/E等设计软件。对设计和制造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模具制造和设计水平。2002年前我县制造一套1.5P的空调挂机模具(大小共30多副),从设计到第一次试样需要75天左右,而现在只需要38天。一套洗衣机模具(大小共40多副),原来需要工期85天左右,现在只要41天,在模具生产时间上整整缩短了一半左右。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原来的10-50万模次到现在的100-200万模次。精加工中心则由5-7μm提高到了3-5μm,超精密机加工已经开始向纳米级(0.1μm)水平进军。产品合格率从2002年前的60%提升到目前的97%,事实证明,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模具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模具年需求量在700亿左右,其中注塑模具占39%,约273亿,高档注塑模具基本上都靠进口,但经过这几年不断地技术改造,精湛的设备和高超的制模技术使我县的模具制造水平已经从国内先进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出口率从2002年零的突破到现在的45%左右。目前宁海企业所设计制造的模具已经达到替代进口模具的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优惠和支持。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由于模具制造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特殊行业。必须依托高端机械设备和高科技人才的支撑,才能制造出高精密的模具。而单凭企业自身积累的能力去投资和加大科技改造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恳求国家给予模具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享受,鼓励发展高科技模具企业,整体提高模具制造水平,把中国的模具推向全世界,从而成为真正的模具强国,使模具企业为振兴民族工业,模具国产化作出应有的贡献。